寶寶體質與成人不同,他們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fā)育快速,中醫(yī)稱為“純陽之體”。在正常狀態(tài)下維持著一種動態(tài)平衡,一旦有外部原因打破了這種平衡,就容易導致內熱上火。

  一、什么原因讓寶寶“上火”?

  原因1:陰陽不調

  中醫(yī)認為,“小兒為純陽之體”,陽有余而陰不足,容易出現(xiàn)陰虛火旺、虛火上升的狀況。因此,孩子“上火”往往都是“虛火”、“實火”一起上,并且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就給治療帶來了很大難度。

  事實上,寶寶的“火”通常都屬于實火,一般由于吃得過多,導致胃火發(fā)生,醫(yī)生提醒廣大寶寶的家長們,為預防寶寶“上火”,最好用母乳喂養(yǎng),因為飲食不正常導致消化不良和積食是兒童“上火”的主要原因之一。倘若母乳不足,建議選用不易“上火”的配方奶粉,也就是最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同時綠豆粥或綠豆水也有不錯的解毒清火的功效;水果品種要豐富;合理飲食,保證睡眠也很重要。

  原因2:病邪入侵

  孩子容易“上火”,有個主要的原因是寶寶自身臟腑嬌嫩,免疫系統(tǒng)脆弱,各種病邪如暑、濕、燥等都很容易就能乘機侵入寶寶的身體,一旦病邪滯留在體內,就容易“郁而化火”了。

  另外,“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和“外部環(huán)境擾亂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過多”也使得寶寶產生“內火”。

  寶寶的臟腑肌膚都很嬌嫩,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還不夠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都能成為寶寶“上火”的隱患。春天里,寶寶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人體“上火”;秋季晝夜溫差大,空氣干燥,孩子一旦受到風寒就更容易“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弱,易生病,而不少家長怕孩子著涼,給寶寶穿得過多也會使寶寶生熱化火。因此如何防治寶寶“上火”成為每個媽媽的必修之課。

  原因3:由便秘引發(fā)的"上火”

  孩子牙齒的咀嚼功能差,喜歡吃精細的食物,攝入的纖維素相對較少。而平時高蛋白、高熱量食物進食比較多,如果健身運動和活動又較少的話,就容易導致胃腸消化障礙,積食成滯,郁積于胃腸中發(fā)生便秘,從而導致化熱、化火。另一方面,孩子本身的腸道蠕動功能弱,消化液的分泌較少,易導致便秘,這是虛火內燥的常見表現(xiàn)。

  二、細分寶寶“上火”種類

  “上火”也有不同種類,只有了解“上火”類型才可對癥下藥。

  首先“上火”有外來之火和內生之火之分。

  感冒時的發(fā)熱,嗓子痛都屬外生之火。而內生之火在中醫(yī)上主要分為幾種——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腎火。

  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xiàn)為心煩、口干、盜汗、低熱等;實火表現(xiàn)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黃、心煩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現(xiàn)為潮熱盜汗、干咳無痰、咽疼音啞等。

  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xiàn)為輕微咳嗽、便秘、腹脹、舌紅少苔、飲食量少;實火表現(xiàn)為口干、上腹不適、大便干硬。

  肝火:表現(xiàn)為頭痛、面紅目赤、口干咽疼、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腎火: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fā)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等癥狀。

  再從細了劃分,這“火”還可分實火和虛火。

  實火:主要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煩躁,頭痛,高熱,目赤,腹脹痛,小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干鼻出血等。

  而虛火可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

  陰虛:火旺多表現(xiàn)為躁動不安、形體消瘦、口燥咽干、舌紅無苔。治療時應以生津養(yǎng)血、滋陰降火為原則。

  氣虛:火旺者表現(xiàn)全身燥熱、畏寒怕風、身倦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甘溫除熱為原則。

  三、寶寶上火的癥狀和危害

  1、大便干

  癥狀:由于寶寶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全,當攝入的鈣超過推薦量時,會與奶制品中的磷、酪蛋白結合,形成食積而引起寶寶上火,出現(xiàn)大便干結的癥狀,糞便硬結而量少,呈栗粒狀,每隔3~5天才排便一次。排便過程延長或排便困難,排便時因肛門受干結糞便剌激出現(xiàn)疼痛而哭鬧。

  危害:患上便秘的寶寶由于排便時感到疼痛,因此常常會盡可能拖延排便時間,造成大便更加干燥,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另外,便秘造成寶寶體內殘留的食物沒有及時通過大便排出,日久便在胃腸道產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會降低免疫力,人體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長期排便不暢,會引起以后心理上對排便的抗拒,長久形成沒有排便的習慣,將來習慣性便秘。

  2、小便黃

  癥狀:觀察寶寶的小便,若發(fā)現(xiàn)比平時的顏色變黃,分量變少,這一癥狀表明寶寶上火了。這也是體內水份缺少在尿液中的體現(xiàn),需要采取措施調節(jié)。

  危害:由于體內積火,流汗、排尿、皮膚及呼吸時水分蒸發(fā),造成較多水分流失,這些也是造成糞便干硬的原因。長期小便短黃,代表寶寶身體經常水分缺失,正常生理活動和身體發(fā)育必然受到影響。

  3、口舌生瘡

  癥狀:身體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瘡,由于疼痛等不適的感覺,未會說話的孩子多表現(xiàn)為不肯吃飯,容易煩躁,不安哭鬧,甚至不愿喝水。有些寶寶會不時在口腔附近用手觸動。出現(xiàn)以上表現(xiàn),就需要檢查寶寶的口腔粘膜和舌頭是否有瘡或潰瘍。

  危害:口舌生瘡導致孩子不肯吃飯、煩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使寶寶正常營養(yǎng)供應不足,影響身體發(fā)育。另外,口舌生瘡的這樣的癥狀,不注意很容易引起口角炎,俗稱"爛嘴角"的問題。

  4、睡不香

  癥狀:寶寶睡覺的時候經常出現(xiàn)煩躁、不安、哭鬧、易驚醒,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等等情況,寶寶若無其它病癥、身體不適,就有可能是因為上火引起的體內失調而引起的睡眠障礙。

  危害:睡不香導致生活作息紊亂,也使寶寶容易出現(xiàn)生氣、精神煩躁、脾氣急躁沖動、情緒波動等狀況,這些都容易使孩子的生理機能出現(xiàn)偏差,進一步加重上火問題。最終導致發(fā)育不良、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襲感冒發(fā)燒等嚴重后果,從而影響寶寶正常身心發(fā)展。

  5、眼屎增多

  癥狀:有些寶寶會出現(xiàn)眼內分泌物增多的情況,尤其是早晨起床時可見眼角有眼屎,過多時會粘住眼瞼。在排除這些眼部不潔物是由于正常胎脂分泌或者其他病變可能之后,可初步判定寶寶上火。

  危害:眼睛分泌物(眼屎)多而不注意清潔,容易引起病菌入侵,其中一種情況是引發(fā)麥粒腫。麥粒腫俗稱針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是寶寶常見的眼病。中醫(yī)同時認為這是外感風熱毒邪過食辛辣,脾胃蘊積熱毒,熱毒上攻而致病。

  6、有口氣

  癥狀:口氣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身體發(fā)出的警示信號。寶寶口中呼出不良氣味,表示孩子可能正在上火。寶寶不良口氣的問題,該及時判斷排除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危害:口氣常代表寶寶腸胃功能紊亂,身體的“胃火”一般與喂養(yǎng)不當出現(xiàn)積食有關。有口氣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體驗,而胃火嚴重時會同步出現(xiàn)大便干結等問題,形成上火的惡性循環(huán)。

  四、小兒上火的認識誤區(qū)  

  誤區(qū)1:只有夏秋兩季的氣候才容易導致“上火”

  大多數成年人容易在夏秋兩季“火氣沖天”,因此年輕媽媽會認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節(jié)才有必要為孩子實施“滅火”。事實上,兒童的臟腑和肌膚嬌嫩,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較顯著的時候都有可能為孩子的“上火”造成隱患。

  春天,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在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體“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晝夜溫差尤其明顯,空氣干燥,孩子一受涼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勝防。

  誤區(qū)2:只要注意飲食,寶寶就會防“火”于未“燃”

  飲食不正常導致的消化不良和積食只是兒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它同“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以及“外部環(huán)境擾亂導致孩子體內水分流失過多”共同構成了孩子身體的三大“火源”。因此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兒童機體引起發(fā)熱,以及氣溫變化引起脫水內熱等也會使人體產生“內火”。

  誤區(qū)3:兒童腹瀉肯定是著涼了

  大部分年輕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腹瀉,第一反應大都是孩子腸胃著涼了,卻忽視了有可能是“上火”引發(fā)的癥狀之一。

  之所以“上火”也能引起腹瀉,我們需要從“火源”本身的性質來了解。燥熱之“火”和濕熱之“火”構成了人體之“火”的兩大類別,而腹瀉主要是由于“濕熱之火”擾亂排泄系統(tǒng)所致,孩子身體內熱,同時由于濕氣作用不能使內熱排解暢通,導致內“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時候,不要一味單攻“燥火”,撲滅“濕熱之火”同樣重要。

  誤區(qū)4:只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能“滅火”

  由于兒童的“上火”問題從未被作為炎癥和病癥被年輕媽媽們正確對待,因此,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祛火”。事實上,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只對消化和飲食紊亂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對于心火過旺、肝火過旺和脾火過旺的問題便會束手無策。

  五、寶寶上火的治療方法

  1、選擇母乳喂養(yǎng):寶寶出生后最好給予母乳喂養(yǎng)并保證充足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因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的濃度很高,達8-12g/升或更多,其種類多達130多種,尤其是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是低聚果糖,它們以短鏈糖的形式存在于腸道中,在腸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不會讓寶寶上火。

  2、注意日常飲食:平時我們對寶寶的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如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芹菜、萵筍、茄子、等。要忌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要注意給寶寶少吃大蔥、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肉類、巧克力以及油炸類等熱量高的食物。在做菜的時候我們可以注意一下營養(yǎng)搭配,對于寶寶來說更是一舉兩得。同時呢,還可以做一些去火湯之類的,比如說綠豆湯,這是我們最為常見的,還有如荸薺丸子湯、紅棗枸杞子橘皮湯等。本來上火的時候寶寶們就食欲不振,或者是飲食困難,這樣一來在飲食方面我們的寶寶就不會因上火而缺乏營養(yǎng)了。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且能夠幫助消化,經常性的讓孩子多吃水果,特別是應季性的水果是有利于寶寶成長發(fā)育的。我們還可以用水果做成美味的水果沙拉來吸引孩子吃。

  3、合理的起居作息:要培養(yǎng)寶寶喝白開水的習慣,補充寶寶體內所需的水分,同時也是在清理腸道,排除廢物等。如果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可以加一些白糖或者是果汁類的東西。在起居上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睡眠,因為睡眠不夠或是睡眠質量不好,引起上火。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的環(huán)境清新,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也要考慮勞逸結合,切不可讓孩子過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