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我2》影評:最萌不過膠囊頭
2010年《卑鄙的我》和《超級大壞蛋》上映,至少讓我覺得原來動畫故事也可以這么玩,以往好萊塢動畫大多不是英雄套路,就是凡人變成英雄,而這兩部卻是以反英雄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人性有惡,有的人一心想當成壞人,卻始終當不成,《卑鄙的我》就是走了這樣一條路線,再加上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賤乎乎的小黃人(膠囊頭),使得這片水漲船高,以小博大,票房大賣,續(xù)集也順利提上日程。
《卑鄙的我2》的主創(chuàng)們相中膠囊頭會火,把太多的戲份都加在膠囊頭身上,這樣當觀眾看得樂呵呵的時候,也有太多與主線故事毫不相關(guān)的段子充斥只有90多分鐘的影片,尤其是那種賣了又賣的賤賣方式廉價地一次又一次消費膠囊頭,以致于索然無味。而且編劇們還在不遺余力地給小膠囊們籌碼,影片的最后膠囊頭們被壞人偷來的血清改造成紫毛邪惡軍團,揚言要占領(lǐng)世界,顯然配角的戲已經(jīng)蓋過Gru這個超級奶爸的主角。如果主創(chuàng)們再不拍膠囊頭外傳以膠囊頭作為絕對故事主角的話,肯定是對不住滿屏小黃人balabalabalabala洋溢的熱情和臺下觀眾被萌翻的表情。
《卑鄙的我2》中文劇場版預(yù)告片:
新一部的續(xù)集在故事上給人的感覺就是皮克斯拍《Cars1》之后若干年拍了一部眾人都不待見的第二部,因為較之于第一部所傳達出的有愛、互助、努力奮斗這等最最傳統(tǒng)和深刻的人類母題,《Cars2》帶來的更像是一集《碟中諜》的翻版,只不過是換成了動畫,角色們都換成了汽車而已,動畫片里常有的、讓所有家長都想能帶著全家奔影院的母題傳達被特工的偵探和打打殺殺所代替,當然這不會是一部合格的動畫。同樣,《卑鄙的我2》在放棄之前反英雄模式設(shè)定和父女之間感人親情之后,把故事聚焦在Gru邪不壓正的套路上,大面積地去描摹一個充滿正義感的英雄是如何發(fā)現(xiàn)壞蛋又是如何打敗壞蛋抱得美人歸的,這種俗套的故事設(shè)定,放在動作電影里看看動作看看特效玩嗨也就算,但是如果作為一部在美國普遍要發(fā)揮動畫合家歡等社會功能的好萊塢動畫而言,招致的批評和罵聲自然不在少數(shù)。我們也能夠看到影片一直在試圖挽救,挽救消失不見的父女關(guān)系,Gru一直像所有正常的愛護女兒的父親一樣,擔(dān)心著女兒們的戀愛,大女兒發(fā)短信會問發(fā)給誰,大女兒約會會氣沖沖跑來質(zhì)問對方,大女兒和男友跳交誼舞會從中作梗,當然當女兒受到男友拋棄時,會毫不猶豫的發(fā)射他的冷凍射線。然而僅僅這些,是太多的零星和點綴,比起大面積的小黃人、大面積的Gru和心愛人追捕大盜要少之又少,盡管最后可能被三女兒一杯祝酒詞萌翻、感動翻,這也不能改變這是一個鬧鬧騰騰的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平庸至極故事。
最萌不過膠囊頭,最差不過第二部,期待膠囊頭3能像《Toy Story3》一樣票房與口碑齊飛。
P.S.有沒有人覺得Gru家的三女兒比膠囊頭更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