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大學李英強:教育關鍵在于影響人的生命
【前言】立人大學是一所基于互聯(lián)網的民間“大學”,與很多民間教育機構不同的是,立人大學并非“零門檻”,其很多項目的報名人數可能高達數百人,但最終錄取至多數十人。即使是這樣的激烈競爭,也沒有打消報名學生的熱情,這所民間大學究竟為何會有如此魅力?本期《滬江專訪》中,立人大學創(chuàng)辦人李英強將為我們一一道來。
【本期嘉賓】李英強
立人大學創(chuàng)始人
立人圖書館總干事
立人大學:安貧樂道的虛擬大學
立人大學并不是李英強對教育的第一次試水,早在2005年李英強還在從事媒體工作時,他已經開始關注教育領域。他也曾嘗試過聯(lián)系老師開辦虛擬大學,準備好了策劃案,卻最終因為資金的原因而不了了之。2007年,他開辦了立人鄉(xiāng)村圖書館的項目,該項目的主要受益者是在鄉(xiāng)村的青少年,其中又以初中生、高中生為主。隨著圖書館項目的進行,這些孩子們也在一天天地長大,他們面臨著中考、高考,即將離開家鄉(xiāng)前往異地就讀。進了大學,大學的圖書館質量如何?學生們又能否將自己的閱讀習慣保持下去?李英強擔心著這些,決定為這些面臨畢業(yè)的孩子做一期特別的“夏令營”。著手策劃后,他發(fā)現這類閱讀、學習的需求并不僅僅局限于某個鄉(xiāng)村,這類需求十分廣泛,應該與最初設想的“虛擬大學”相結合,將內容做大。
現在最為外界所知的立人大學暑期學校,其實類似于這樣一個“虛擬大學”的新產品試用,為立人大學旗下項目,供學生們接觸了解立人大學的概念及學習理念。暑期學校的硬件條件往往十分簡陋,第一期活動的場地是某個不起眼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停電、蟑螂、悶熱……這些甚至使得立人大學的暑期學校被外界評為“最窮大學”。對此,李英強顯得很坦然:“我們確實是最窮的。因為我們會維持一段時間不收費用,或者只收一些成本費,因此我們還會持續(xù)沒有錢的狀況?!钡瑫r表示,窮并不是問題,優(yōu)秀的大學并不是靠錢“堆”出來的?!翱鬃诱f的‘安貧樂道’也適用于立人大學,在追求真理的方向上,即使經濟窘迫,也可以安于此。”
(學員們表演畢業(yè)大戲《我愛XXX》,改編自孟京輝經典話?。?/em>
立人大學對學生的高要求令人印象深刻,每年暑期學校學生的選拔更是挑選報名學生中的佼佼者。立人的暑期學校分為游學班和研修班,游學班更看重閱讀能力和行動上的實際能力,希望學生能夠做到知行合一,思考能力、閱讀視野、行動能力三者兼?zhèn)?,對于社會的現實問題能夠有自己的關切和理解。今年的游學班招生時,報名的學生須將預先推薦的四本書讀完讀懂之后寫讀后感回答問題,選出優(yōu)秀學生后還要進行面試。而研修班則更看中學生們的學術功底和與帶班導師的契合程度,學生需要與導師一起參與學術研究活動,乃至進行學術對話。
由多位“大師”擔任導師,還有精挑細選的優(yōu)質學生,立人大學的暑期學校被冠以“超越北大”、“媲美西南聯(lián)大”的稱號。對于這種推崇,李英強表示這是一種夸張的傳播,大家不用太當真。他非常欣賞西南聯(lián)大的精神,這與他對大學教育核心的理解十分吻合,即開放、自由的學術氛圍和教育氛圍。在他看來,教育最重要的不在于傳播了多少知識,而是在于對學生的生命、生活有沒有產生影響,在于能不能影響他成為更好的自己。當然,知識與思想的傳遞同樣非常重要,但在李英強眼中,這更是一種教育所附帶的東西,正如孔子學生三千,但真正學到了孔子精神的,能稱為孔家弟子的卻只有72人,其他的學生從孔子身上也學到了東西,但是對于作為教育者的孔子而言,能不能帶出這72人是更為重要的。
(學員們在課后找導師劉瑜簽名,不可否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是沖著這些老師報名的)
在線教育刺激傳統(tǒng)教育 兩者互補非替代
現在,立人大學正在建設官方網站,雖然已經可以搜索到,但網站內容實際并未開放。雖然網站并不收費,但卻有著一定的門檻。開放之后,除了一些公開課資源,學生若是想獲得某課程的權限,也會經過一個選拔的過程。關注滬江網近十年的李英強也表示,在運營方面還要向滬江網學習經驗,打造出這個基于互聯(lián)網的在線大學。
李英強認為,雖然線上教育源于線下的傳統(tǒng)教育,但在很多方面兩者都應該有不同的設置和側重。線上教育需要有互聯(lián)網時代的特點,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在互聯(lián)網時代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線上教育中,不再是傳統(tǒng)的權威來長篇大論他的個人觀點。李英強歸納,首先,在線教育需要適用于靈活的時間段,幫助學生用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此外,課程的設置上需要精確了解特定的目標群體,快速緊密地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另外,互聯(lián)網的科技將為課程本身帶來新的可能,比如資料的大范圍同步共享、讓網絡來記錄學習進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等。在他看來,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就像是電商與商場的關系,兩者并不是簡單的替代關系,而有一種互補的促進作用。一方面,線上教育會占領一部分線下教育的市場,另一方面,線上教育的發(fā)展也會刺激到線下教育本身發(fā)生改變。
網絡教育正在飛速發(fā)展,但離成熟還有著一定距離。在李英強的觀察下,目前的網絡教育仍然大多以資源分享為主,發(fā)布講座音頻、視頻字幕等等;而包括滬江網在內,更成熟一些的在線教育平臺還會組織生產一些原創(chuàng)性的內容,從而組織他人在線學習。如今獲得信息的渠道日趨多元,傳統(tǒng)填鴨式的灌輸方式略顯落后。李英強坦言,他每天都會花費幾個小時在網上瀏覽各類信息,再將信息和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已經成為他學習的主要方式。
(孩子們在閱覽室看書)
量力而行做公益
在立人大學和立人圖書館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李英強的家人對他這種選擇卻并非完全支持,只有太太對他始終毫無怨言。自2007年兩人在一起開始,太太陪著李英強在鄉(xiāng)村足足呆了5年,如今兩人的女兒也快要兩歲了。小家庭的溫暖,是李英強身后不可忽視的支持。
整個立人項目都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尤其是立人圖書館,幾乎100%都依靠著社會捐款,而立人大學所吸引到的公眾捐款也越來越多,可以說立人項目帶有一些公益色彩。很多人將“公益”與“慈善”混為一談,李英強卻認為兩者還是有著微妙的差別。慈善是指簡單的救助、支援,而公益則是通過活動來追求公眾利益,相比之下立人圖書館更偏于“慈善”,而立人大學則更帶有公益性質。
近年來,不少官方大型公益機構負面新聞纏身,雖說是非難以論斷,但真真假假的傳言傷害的卻是普通百姓的一腔熱忱,不少人在希望奉獻自己一片心意的時候,往往看著各種公益機構茫然無措。對此,李英強建議大家在做出決定之前,不妨多花些時間去了解自己有興趣的項目,了解機構的財政狀況、社會影響、做事方式、價值理念等等,最終確定自己支持的項目,“做自己能夠做的,做自己愿意做的,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