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獲獎影片在中國:起起落落八十年
??
????????????????????? 奧斯卡經(jīng)典臺詞合輯海報
有兩部奧斯卡影片——獲84屆六項提名的《戰(zhàn)馬》和在83屆上大獲全勝的《國王的演講》在“奧斯卡季”聯(lián)袂登陸內地影院,似乎是中國電影市場化之后難得一 見的情形。不過考慮到《戰(zhàn)馬》出自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之手,叫好又叫座,早在獲得提名之前就已經(jīng)安排好了中國檔期,而《國王的演講》則是 整整遲到一年,淪為尷尬不已的一盤雞肋。更有報道指出,《藝術家》等本屆奧斯卡獲獎影片,國內片商毫無引進之興趣——無關意識形態(tài),而是純粹的“不好賣” 原因使然——我們就能清晰發(fā)現(xiàn),“奧斯卡”之于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實在只是個邊緣化的科目。然而曾幾何時,奧斯卡系名作《魂斷藍橋》《羅馬假日》《末代 皇帝》《泰坦尼克號》來華上映,都是堪稱全民級的文化事件。奧斯卡在中國,走過了一條曲折下滑的路線。
奧斯卡從來都是作為被神化的美國電影代名詞受國人膜拜的,它不僅是伴隨影迷成長的重要標的,也是流行文化符號的象征,它滋養(yǎng)了國內一批又一批迷影青年,并 在1998年《泰坦尼克號》上映時達到了鼎沸的時刻,可這也無法阻止它在新世紀之后在主流場合的失位。普通中國觀眾對奧斯卡的印象,大抵來自上海電影譯制 片廠的作品,以及新世紀前后的淘碟史,奧斯卡與中國大銀幕的交集始終太少,這有商業(yè)操作的因果,也有審查制度的羈絆,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自如分享的今日,國 人的需求愈來愈訴諸這種灰色渠道,也就和日漸乏味的銀幕成就了強烈反差。
自1928年誕生至今,奧斯卡走過了84個年頭,在中國也傳播了 84個年頭,它跨越舊中國與新中國的歷史,經(jīng)歷過抗戰(zhàn)和文革這樣的非常歲月,成為中國近一個世紀的文化坐標。但從新世紀“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崛起”之后的現(xiàn) 實足以管窺到奧斯卡這個金漆招牌在華的落寞。那么,梳理一下奧斯卡在中國的足跡,將會為80年的中國當代史找到一個混合了文化、政治、經(jīng)濟的趣味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