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語翻譯必備知識:英漢語言的主要差異
三、英語多被動語態(tài) 漢語多主動語態(tài)
盡管英語和漢語中都存在被動語態(tài),但相比較而言,英語更喜歡使用被動語態(tài),特別是在一些正式的書面文體中,比如科技英語、醫(yī)學(xué)英語等。有時,漢語也會經(jīng)常使用一些由“被”引導(dǎo)的被動句,但是更多的時候是用主動表被動,比如由“讓”、“給”、“由”、“據(jù)”等詞語表達的句子。所以,在英譯漢時,要盡量把英語的被動句翻譯成漢語的主動句,尤其是一些習(xí)慣的表達方法,比如:it is said that…(據(jù)說……),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大家普遍認為……)等這些約定俗成的習(xí)慣用法。一般說來,可以把英語句子的主語變成漢語句子的賓語,再將被動語態(tài)部分翻譯成主動;如果英語句子有by引導(dǎo)的施動者,將其譯為漢語的主語;如果沒有,則可不要或根據(jù)需要予以補充。
【例5】 It was still thought unusual in some places that programs could be called up by viewers 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 at home.
【譯文】有些地方的人們?nèi)匀徽J為,觀眾打電話要求在自己家里的電視屏幕上播放節(jié)目是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分析】原文中有三個被動語態(tài)形式was thought, could be called up, to be displayed, 都譯成了漢語的主動語態(tài):“認為”、“打電話”和“播放”。其方法是:it was thought that…,按照漢語習(xí)慣,補充了主語,譯為“人們認為……”;could be called up,將by后施動者viewers譯成主語,被動部分譯成主動;to be displayed譯成主動修飾programs。
【例6】 New action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
【譯文】必須采取新行動來阻止空氣污染。
【分析】原文是一個簡單的不需要指明施動者的被動語態(tài),所以直接將主語變成賓語,被動語態(tài)部分翻譯成主動就可以。
此外,在有些情況下,英語中的被動語態(tài)翻譯成漢語的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都可以。例如:
【例7】 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
【譯文】大火把這家著名的旅館毀掉了。(主動) 這家著名的旅館被大火毀掉了。(被動)
【例8】 She was caught in the downpour.
【譯文】她淋雨了。(主動) 她被雨淋著了。(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