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黃岡蘄春是國家級貧困縣,而鄧河村是這個縣最貧窮的地區(qū)之一。山頂的鄧河村小學只有一個老師,就是58歲的鄧耀南。他是村小的唯一教師。在這個只有一間教室、4個年級、26名學生的小學里,鄧耀南獨自堅守了40年。

新聞背景(轉自騰訊,單詞注釋由滬江原創(chuàng)):

40年里,鄧耀南帶出了1000多名學生。山民說,他的學生年齡差距將近三代人。1971年,他17歲,讀完農耕高中后,進了村小當代課教師(substitute teache)至今。彈指一揮間,鄧耀南已白發(fā)叢生,腿腳不利索,耳朵還有點背。

學校,沒有校牌,只有間教室,在村委會的一樓,20平方米。講臺上,3個黑板。26個孩子的課桌,分成4豎排,每一豎排就是一個年級。最左邊是三年級,最右邊是學前班(pre-school class)。

8點20分,上課時間。沒有鈴聲。獨自走了5里泥濘山路的鄧立志和孟利君,晃晃悠悠而來。此時,仍有9名孩子未到課?!耙粋€也不能少。他們住得太遠了,山路不好走,等他們到齊了,我才能講課。否則,遲到的孩子,功課難以跟上?!睋?,26名孩子,來自鄧河村、呂合村等周邊5個村。最遠的學生,離校6里山路,步行2小時。

8時40分,學生基本到齊。鄧耀南脫掉外套,戴上老花鏡。第一節(jié)語文課正式開始。課堂里沒有普通話,只有純正的蘄春方言(dialect)。“學前班跟我學聲母(initials),一、二、三年級的同學抄課文。”鄧耀南必須集中高年級學生的注意力,給他們安排一點作業(yè)。

26個學生中,最讓鄧耀南憂心的就是姜紅林,“她根本學不進去,怎么逼都不行?!苯t林的作業(yè)本中一句“萬牛復蘇”,讓鄧耀南哭笑不得,“本來是萬物復蘇,她把物字的右邊忘記了?!?/p>

10分鐘后,鄧耀南給學前班的孩子安排好作業(yè)后,開始給一年級孩子上課。鄧耀南教孩子們一個獨特的記憶聲調(Pinyin tones)的動作,念一聲時,右手平行劃過;念二聲,右手則向右邊往上揚;念三聲,搖頭;念四聲,右手則向左邊揚起。

第一節(jié)課,一個多小時,鄧耀南忙得像個陀螺,沒有片刻休息。他要輪番給各個年級上課?!叭绻蛔ゾo時間,一學期的教學任務根本完不成?!逼鋵?,每一節(jié)課,一個年級也只能上半節(jié)課。

10時30分,快節(jié)奏的授課,讓鄧耀南聲音有些嘶啞。他需要喝口水,“下課休息5分鐘?!背眠@個間隙,他趕緊將學生們帶來的生米進行淘洗,然后倒進電飯鍋里蒸煮。“上午一放學,離校較遠的孩子就可以吃中飯了?!?/p>

“我不懂體育,也不懂音樂和美術。”鄧耀南說,小學3年級以下的語文、數學、自然、思想品德,他都能教,但體育、音樂、美術這種專業(yè)性課程,他只能束手無策。事實上,因為沒有美術功底,小學數學的那些看圖算術,讓他無法在黑板上板書,“我只能讓學生自己看書,我照著書講?!?/p>

憑著當年高中學的一點英語底子,他還兼顧當起了三年級的英語老師,“a、b、c、d……”鄧耀南說,他就教三年級孩子這些簡單的26個英文字母。但是,課堂上,他用蘄春方言念出的英文字母,讓很多孩子無所適從。

盡管這樣,鄧耀南的責任心一直在感動著許多山民。56歲的鄧水銀說,前些年,鄧河村老校舍垮塌,鄧耀南找山民租了間土房,給孩子們上課,直到去年才搬到新教室。鄧耀南對教育的執(zhí)著和奉獻讓鄧水銀感動,“如果是別人,絕對堅持不下來?!?/p>

“很累,很累?!蹦挲g越來越大的鄧耀南,對于這樣的課堂漸感力不從心。第二節(jié)課開始之前,他望了望遠山,深呼吸三次。他一直在告訴自己,“還堅持兩年,就可以善始善終了。”兩年后,他將60歲退休(retire)。

其實,月薪僅450元的鄧耀南,也曾彷徨過。2009年,他的同事打工回家,當著他的面,拿出一疊鈔票勸他,“你還是跟我出去打工吧,怎么也比當老師強?!?/p>

“思來想去,我最終決定留下來。”鄧耀南說,教了40年的書,他舍不得學生和教室。再說了,年紀也大了,打工也不行。據稱,當地教育部門并不能找來代替者,他們對鄧耀南進行了再三挽留。

截至目前,鄧耀南帶出了15名大學生,1名研究生(post-graduate)。前年,考上研究生的鄧志方專門把他請到家里喝酒,讓他津津樂道至今。“每次下山,一些學生老遠就跟我打招呼,還幫我買車票?!倍@些榮耀,是他作出最后決定的動力。

據了解,在蘄春縣的山區(qū),出現不少袖珍學校,更有不少這樣的老教師,在為深山里的孩子做最后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