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sound」的起源竟然與天鵝「swan」有關(guān)?
在《飄》里有這樣一段話:
最初讀的時候并不能理解swan song的意思,查詢之后才知道它意為“臨死或結(jié)束之前的最后動作”,是一個比喻性表達。
這個說法源起古代人們所持的一種觀點,即天鵝一生中大多時間都是沉默的,或者叫聲不會如此悅耳,但會在死去之前唱一首動聽的歌。
The phrase refers to an ancient belief that swans (Cygnus spp.) sing a beautiful song just before their death, having been silent (or alternatively, not so musical) during most of their lifetime.
這個觀點一直備受議論,在公元前三世紀前的古希臘早已眾所周知,在之后的西方詩歌和藝術(shù)中被反復(fù)多次引用。
在希臘神話中,天鵝是侍奉太陽神阿波羅的鳥,阿波羅掌管音樂,也因此被看作是和諧美麗的象征,而它有限的歌唱能力則被升華至與其他鳴禽的吟唱相提并論。
伊索寓言中的《天鵝與鵝》就使用了天鵝之歌的傳說,故事里天鵝被當成鵝誤抓起來,是它用歌聲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得以獲救。
隨后在埃斯庫羅斯于公元前458年創(chuàng)作的《阿伽門農(nóng)》中,克里斯娜斯塔將卡桑德拉比作一只已經(jīng)唱過最后一首挽歌的天鵝。
*埃斯庫羅斯是古希臘悲劇詩人,與索??死账购蜌W里庇得斯一起被稱為是古希臘最偉大的悲劇作家,有“悲劇之父”、“有強烈傾向的詩人”的美譽。
柏拉圖的《斐多篇》記錄了蘇格拉底的言論,稱盡管天鵝在早期也會歌唱,但不如死前的歌聲那樣動聽。
Plato's Phaedo (84d) records Socrates saying that, although swans sing in early life, they do not do so as beautifully as before they die.
后續(xù)喬叟、莎士比亞、達芬奇等都反復(fù)重申這一表述,稱天鵝死前的歌聲最美妙,它是在音樂中逝去的。
據(jù)牛津詞典記載,英語中swan song,一作swan-song,是從德語引入的;其中swan與聲音sound同源,亦是與它死前發(fā)出美妙的歌聲有關(guān)。
如前所述,現(xiàn)在的swan song已經(jīng)成為一個表示“最后一次演出或最后一次作品”的短語。
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