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面臨這8個心理危機,你都搞定了嗎
心理學里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它出自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在他的理論框架里,人的一生分為8個階段(stage),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核心危機(central crisis),每個人都需要成功地克服一個危機,才能順利地適應下一個階段。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8個危機吧,以及,你都成功克服了它們嗎?
?
這個危機最早出現(xiàn)在嬰兒階段,每個人剛出生時都是弱小無助的,需要依靠其他人才能生存;在這個階段里,我們需要發(fā)展出對其他人的信任。如果小孩子的溫飽、安全感通常都能得到滿足,那我們就能成功完成這個階段,并開始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抱有信心,覺得它是個安全、可靠的地方。
?
在這個階段,我們面臨的危機是對自己獨立做事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個人在這個階段一直受到打擊,那么他就會一直對自己的能力抱有懷疑,并對自己感到羞恥,并且不能具備獨立做決定的能力,也會缺少控制自己的能力。
?
這個階段我們不光想獨立做事、做決定,我們還想要成功地完成自己設定的這些目標。如果我們能順利完成這個階段,我們就會開始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把事情做成的。
?
我們從這個階段才開始意識到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在這個階段,人們在努力弄清自己與這個社會的關系,這包含兩個方面,創(chuàng)造力(productivity)和道德(morality),也就是說我們在試圖理解怎樣才算是一個有用的人、怎樣才算是一個好人。如果這個階段進展得不成功,一個人就會覺得自己在社會中是個次等的存在。
?
這個階段通常是從青春期開始的,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從這時候才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的。我們開始想我們到底是誰、自己應該有怎樣的未來,我們開始變得真的非常在意別人看我們的眼光。這個階段的成功標志就是對自身形成了清晰的認識,而不成功的人則會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
?
在第五階段的人都太過于執(zhí)迷于自身了,并沒有精力去真正關注別人;因此青春期的所謂親密關系往往都是非常單向的,大家眼里其實都只有自己。只有進入第六階段的人才能真的和另一個人建立親密的關系,而這也是這一階段最核心的危機:變得真正能夠理解另一個人、關心另一個人。這一階段如果不能成功突破,結果就是孤獨,或者被孤立。
?
這個階段的人開始想自己能為后代帶來些什么,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開始考慮養(yǎng)育后代的階段。當然,生孩子并不是這一階段的唯一結果和方法,有些人試圖創(chuàng)造能流傳下去的作品,有的人試圖創(chuàng)造能流傳下去的思想,這些也都是延續(xù)的表現(xiàn)。這一階段的失敗者會變得固步自封、無趣、苦大仇深。
?
這個階段,人們已經(jīng)開始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們開始審視自己已經(jīng)度過的人生是不是有意義,開始思考我們到底成就了什么,成功攻破這一層危機的人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完整,體驗到圓滿感(integrity),而失敗的人則會陷入悔恨與失望。
?
OK,來講講今天的詞?Stage
這個詞的基礎意思是“舞臺”,同時我們也用它表示“階段”。
?
那么,我們來造個句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