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中的學生提高成績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傳統(tǒng)的“課堂積累式”,也就是跟著教材一點點漸進。從量變到質(zhì)變,最后反應(yīng)為成績的提高。一種是打破年級教材界限,從真題出發(fā),系統(tǒng)歸納知識,導出可操作性的做題技巧,集中打包傳輸給學生,如頭腦風暴一般幫助學生以最直接的方式準備高考,從而快速提高成績。無疑這兩種方式對于決勝高考是相輔相成的。

不論你選擇哪種方式,你都需要注意一點,英語的學習實質(zhì)上是一種異域文化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切記要有意識地了解中英文之間深層次的文化差異,這樣才有可能做到更為順暢得體的交流,才能從細節(jié)處把握高考。

在語法上,由于中英文的根本差異,中文講究意合英文講究形合,導致了英文從動詞形式上就要看出是動作是什么時間發(fā)生的,動作發(fā)出者是單數(shù)還是復數(shù),甚至動作是否真的發(fā)生了。這樣就延伸出我們的時態(tài),虛擬語氣等語法點。而中文是沒有這些變化,例如我們說喝水,今天喝明天喝都是這個“喝”字,也沒有見過要表達“現(xiàn)在喝水”就把它寫成”喝ing”。所以我們之所以感覺語法題難,總是錯。根本原因是語言差異導致的不習慣。

在詞匯上,更應(yīng)該深究中西方的差異,從而幫助我們積累背景文化。例如高中出現(xiàn)過的一些關(guān)于動物的詞匯:

龍(dragon):這是中西方文化傳說中的動物,在中國,“龍”代表著尊貴吉祥,權(quán)威繁榮。漢語中有關(guān)于“龍”的成語很多,比如:“龍飛鳳舞”,“龍騰虎躍”,“龍鳳呈祥”,“生龍活虎”等等。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卻是邪惡,有翅膀,能噴火的可怕動物。例如:“She is a real dragon.”并不是說“她是個真正的小龍女”,而是說“她是個十足的母夜叉”。

貓頭鷹(owl):在中國文化中,貓頭鷹被人們認為是不祥之物,會給人們帶來厄運。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卻有精明、智慧的內(nèi)涵,例如:“as wise as an owl”(像貓頭鷹一樣智慧)。

蝙蝠(bat):蝙蝠的“蝠”恰巧和幸福的“?!蓖?,所以被人們認為是吉祥的象征。國內(nèi)的很多古宅的屋檐上都繪有蝙蝠的圖案,例如清朝的大貪官和珅的“恭王府”。在西方文化中,人們把它和吸血鬼聯(lián)系了起來,一提到它,人們就感到害怕,厭惡。

魚(fish):在西方文化中,“fish”常常帶有貶義的感情色彩,例如:“a loose fish”(生活墮落的人),“a dull fish”(言語乏味的人)等等。在中國,人們把“魚”和“余”聯(lián)系到了一起,除夕的年夜飯是必須有魚的,借此來表達“年年有魚(余)”的期盼。

筆者以上所述的只是為數(shù)不多的一些具體的例子,篇幅所限,無法盡述,而且本文的目的并不是僅僅讓讀者記住上述這些在中英文化中差異的知識點。而是希望同學們關(guān)注兩種語言的不同,從而積累語感,從細節(jié)處把握高考。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心如止水,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