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的寒窗苦讀,高考一搏顯出英雄本色。同樣的學習,為什么結果卻不一樣呢?方法非常重要,本版采訪了4位高分得主,他們的學習經(jīng)驗會為求學路上的后來者指引方向。

今年高考中,文科第一名是銀川二中的李怡然,理科并列第一是銀川一中的兩名男生:劉逸帆和杜彥濤。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3名狀元都不偏科,各科成績都很平均,高中的學習成績都很穩(wěn)定。最得益的是由于他們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學習上很輕松。3位狀元在談自己的學習方法上都提到了學習興趣,他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有興趣了,才能樂于在學習上鉆研。此外,學習方法一定要在高一的時候就慢慢養(yǎng)成,而且一直要堅持下去。此外,除了學習外,要有一項興趣愛好。劉逸帆和李怡然都喜歡音樂,杜彥濤喜歡讀書、上網(wǎng)、聽音樂,這使他們在學習之外能找到調解心情的載體。

文綜高才生張新悅:學會由細到總

張新悅,女,銀川唐徠回民中學高三(6)班學生,高考文綜235分。

對于文科高考生來說,文綜不是特別好把握,而銀川唐徠回民中學的張新悅同學卻考出了235分的高分,僅低于文科狀元1分,昨日,記者采訪了張新悅同學,請她談談文綜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張新悅同學認為,隨著寧夏高考制度的改革,文綜在學業(yè)中扮演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以,作為一名文科生,學好文綜則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文綜卷是由地理、政治、歷史組合成的一份大容量、寬范圍的卷子,所以,對待文綜卷我們要做到由細到總,由小到大的認識與學習。

政治是三科中最好掌握、最有方法的一門,但所有的學習都要基于課本知識。一本書在高三一年至少也要看四遍,一看整體,二抓細節(jié),三做歸納總結,四為回顧牢記。將課本夯實后,就應該將理論付諸實踐,所以多做習題,巧做習題,便成為自我能力提高的最有效的方法了。

歷史要從兩方面入手。一則縱,即歷史發(fā)展的線索,多為對時間的了解,以便于形成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縱向概況。二是橫,即在同一時間內(nèi),各個國家所處的階段,以便于形成對比,發(fā)現(xiàn)優(yōu)劣,縱觀學習主要發(fā)揮于選擇題。橫的學習則多用于簡答題的概述,最后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學好歷史則成一件很輕松的事。

地理理科性質較強,所以,擁有邏輯性思維,則為地理的學習打下了半壁江山。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呢?首先要會想,將一些原理、方法通過自己的思考形成獨特見解,然后通過寫,將其形成為一套系統(tǒng)的便于理解的知識網(wǎng)絡,最后將其落實到習題圖表上,形成一個個準確全面的答案,使文綜成績得到提高。

最后是在答文綜卷子時也有很多技巧。最主要的是對時間的安排,即學會取舍,保證自己得分的最大化。當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先跳過,等整體卷子做完后,再回過頭來研究,尤其是選擇題必須在40分鐘內(nèi)做完,否則會影響整體卷子的質量,其次,則是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全方位多層次的考慮問題,那么答案的丟分率便會大大降低。這也是近幾年文綜能力考察的重點之一。應當注意的是,答卷要條理分明,層次清楚,卷面整齊,獲得批卷老師的認可,這樣才會使卷面得分提高。

張新悅說,千萬不要盲目地學習,而是認真跟著老師的步伐前進。在高三一年中,老師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航道,使我們在文綜考試中獲得好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