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胡文琦,2007年上海理科狀元

進入高三后,學習的內(nèi)容增多,容量加大。許多學生感到“有天天做不完”的作業(yè),復習的進度也跟不上,出現(xiàn)了焦慮,急躁的心態(tài)。這里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看法,也許對你有所幫助。

一、超前預習所學的課程,有問題先記下來。預習是瀏覽式的,對不懂的問題不能追究。預習時遇到的問題等老師講解時再仔細聽。這樣做的好處是課上老師講解的東西一般都能學會學懂,對課下做作業(yè)、做練習有好處,可以調(diào)高速度。

二、有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可以短時間內(nèi)解決一些難點、疑點,這樣學習效率高。

三、保持旺盛的精力,上課不走神,專心聽講,加深理解,老師講的畢竟是經(jīng)驗之談,簡明扼要。

四、和同學友好相處,向?qū)W習好的同學請教。教室里有很多小老師,你可以主動去利用。

五、回顧一下,看看剛剛復習的這一部分,是不是你還沒有搞懂?若是,那你就抓緊找老師補一補啊。

六、值得一提的是上高三本來就沒有全做完練習的時候,老師也是想讓同學們多學點,才多布置任務的。

七、對于水平中等的學生,很難的題目是沒有必要鉆研的。難題考試幾乎不考,還是抓住“低中檔”的題目演練,那樣照常能培養(yǎng)能力。

八、“進度跟不上”是每一個同學都有的感覺,不要慌張。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盡最大的努力,及時處理難點。避免越積越多,形成困惑,挫傷戰(zhàn)斗力。

九、暗中鼓勵自己,我能行。別人能堅持住,我就能堅持住。

十、最后我引用一個同學的感受嚴正地說一句,“在高三總復習中,完全撇開老師的復習安排,自己另搞一套,是走彎路步入歧途的短視行為。離開老師的復習指導,可以說,一定沒有好的結果。這方面的慘重教訓是屢見不鮮的。

就連自學能力最強、思維素質(zhì)扎實全面的高考狀元們以親身的教訓再三告誡同學們:自己的復習小計劃一定要服從老師的大計劃,千萬不要甩開老師另搞自己的一套?!?/span>

?

2.如何與同學、與父母、與老師溝通?

2007山東省理科狀元趙旭照

一、如何與同學交往

在人際交往中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呢?要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原則

平等就意味著相互尊重。尋求尊重是人們的一種需要。同學間交往的目的主要是共同完成中學的學習任務,這就規(guī)定了彼此在人格上平等和在學習上互助。

(二)相容原則

相容表現(xiàn)在對同學的理解、關懷和喜愛上。同學交往中也會發(fā)生摩擦、產(chǎn)生誤解,相互之間會造成一定的誤會,我們應該在相容中求同存異,共同發(fā)展。

(三)互利原則

有句名言說得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焙屯瑢W交往利益是共同的,可以互相進步、共同提高。

(四)信用原則

信用是指一個人誠實、不相欺、守諾言。在同學交往中,與守信用的人交往有一種安全感。對每一個立志成才的中學生來說,守信用使你的形象更添光彩。

二、如何與父母溝通

在談如何與父母溝通之前,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認識:父母也是一個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缺點,而且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可能文化水平不是太高,并不太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期望,但是出發(fā)點是好的。

父母與子女之間有一定的心理距離是正常的。因為兩者的經(jīng)歷不同、心理成熟程度不同、所處的地位不同、對待現(xiàn)實與未來的看法不同。

溝通應是雙向的交流,與父母關系如何,子女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

在懂得了這幾點以后,我們再來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與父母溝通。

方法一:正確認識自己,消除叛逆心理。

許多同學一聽到父母的話就頂嘴,假如能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想一想父母說得對不對,能用解釋說明取代頂嘴,效果一定會好。

方法二:適當改變自身個性行為。

父母說得話,只要是對的,對你有利的,就要聽、就要去改正。聽父母的話,既可以免去父母的“嘮叨”,又對自己有益,何樂而不為呢?

方法三:積極溝通。

(一)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不同意見——如果你認為父母確實做得不對??梢栽囍鴮⒛愕南敕ū磉_出來,千萬不要壓抑心中的不滿。

(二)多向父母了解他們的過去。多問問父母:“你以前是怎樣的?”了解他們的趣事,有利于雙方溝通。

(三)贊美父母并虛心請父母提意見。父母也是人,也喜歡贊美。多贊揚父母反而會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樣多請父母對自己提出批評,并虛心接受正確的意見,也會使雙方更為了解。

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也要寬容他們的缺點,“人非圣人,孰能無過?”我們不能用一種非好即壞的眼光去評價父母,要知道再多缺點的父母也是愛自己的兒女的。

只要我們用心地去發(fā)現(xiàn),就一定可以從父母啰嗦、嚴格、不近人情的表面發(fā)現(xiàn)他們愛我們的良苦用心。

三、如何與老師交流

長期以來,學生把老師看作權威,而自己更多的扮演著“遵從者”的角色,這種不對等的關系造成了師生之間的隔閡,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和老師的交往還體現(xiàn)在娛樂、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學生和老師共同組成學校生活共同體。

學生該怎樣與老師交往呢?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馀c老師的誤解、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溝通產(chǎn)生理解,理解產(chǎn)生信任。交往是一門藝術,溝通需要方法。

改變對老師角色的認識,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還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師生角色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就會在一些問題上構成矛盾、沖突。我們?nèi)绻軓睦蠋煹慕嵌?、立場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的為老師著想,就能理解老師的想法,從而順利的化解師生間的沖突。

其次要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我們都知道老師的表揚是肯定,是鼓勵,是期待,卻不一定能理解老師的批評是愛護,是鞭笞,也是期待。被表揚時我們體驗成功,被批評時我們體驗挫折。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財富。表揚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厲;批評好比防疫站或急診室,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后要原諒老師的錯誤。作為普通人,老師不可避免的會犯錯誤,老師希望你原諒他的錯誤,正如你希望他原諒你的錯誤一樣。用恰當?shù)姆绞街赋隼蠋煹腻e誤是對老師的尊重。所謂恰當?shù)姆绞剑褪且紤]到犯錯誤者的情感,即以不傷害老師為限。

只要我們能主動和老師溝通,就能與老師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樂的學習,更快的進步,健康成長。

總之,高中生在與人交往中,以誠相待,平等對人,互惠互利、謙虛禮讓就能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就能為自己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闊的空間。

?

3.踏實謹慎、有計劃是成功的關鍵

———2008年河北省理科狀元馬欣然

小學時成績一般,初中時稍好些,直到高二、高三時,成績才排到了全校前幾名??v觀自己的學習歷程,成績是一步一步越來越好。馬欣然的母親認為,欣然的智商并不像人們想象得有多高,只是她在學習中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學習的有計劃性是我的一個法寶。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排當天一天的學習,總結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學習,而不是盲目逮什么學什么。在學習中,許多同學都在搞“題海戰(zhàn)術”,但是馬欣然不是如此。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做一道頂一道”。與其他同學相比我做的題要少很多,但是,每做完一道題,反復總結、分析,就能掌握這一類題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