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戒“從一而終”

漢語言簡意賅,句子靈活,往往是一個漢語詞匯對應(yīng)N個英語詞匯,具體到在本句中應(yīng)該采用哪個意項,務(wù)必抓住精神實質(zhì),不可以不變應(yīng)萬變。至于怎么應(yīng)變,這就是顯示譯者功力的地方了。比如:都是“問題”,下面的翻譯各不相同。

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questions of common interest
解決問題solve a problem
問題的關(guān)鍵the heart of the matter
關(guān)鍵問題a key problem
原則問題a question/matter of principle
沒有什么問題without any mishap
摩托車有點問題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motorcycle.
問題不在這里That is not the point.
譯者要掌握這種漢英翻譯中的“游擊戰(zhàn)術(shù)”,翻譯家應(yīng)是不同“文化王國”邊境線上的“游擊戰(zhàn)略家”。

沙博里將《水滸傳》譯為:Outlaws of the Marsh(沼澤地上的亡命之徒),楊憲益譯將屈原的《國殤》譯為:For Those Fallen for Their Country,北外出版社將《儒林外史》譯為:The Scholars。這些都是譯者吃透了原文的原意而譯出的佳作。

二、戒望文生義,機械直譯

這多半是初學(xué)者犯的毛病,他們易于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
黃牛(yellow cow——ox前誤后正,下同)
黃鸝(yellow bird ——oriole)
黃瓜( yellow melon——cucumber)
紫菜(purple vegetable ——laver)
紅木(red wood——padauk)
紅豆杉(red fir——Chinese yew)
黑社會(black society ——sinister 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