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生活文化:買書篇

中國,書的價格基本是按照這本書字數(shù)的多少而定價的,美國則不是這樣。美國的書無關字數(shù)多少,它看的是這本書的文化知識價值,文化知識價值越大,那么這本書就越貴,這也導致,讓我們這些留美的學生們,對于買教科書,買輔導書很是頭疼。

現(xiàn)在的高書價,NYU一門戲劇課,22本書,一共2000多美元,在這么一個通脹風險隨時存在的年頭,教育的投資價值也慢慢成為市場上一個不可避免的爭論。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育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什么樣的投資回報率是合理的,恐怕很難有誰給出個合理的解釋。

去美國讀書,一門課動輒開出十幾本、幾十本書的reading list,在知識產權同樣面臨通脹的今天,學會買書,也能夠間接地增加學位的價值。印書是過去學生用的好辦法之一。過去網(wǎng)店不怎么發(fā)達,二手書的渠道也相當有限。一本三百頁左右的、上百美元的書在Office Depot的copy center印下來,差不多十幾塊就能搞定。只是出了錢你還要搭上至少半天的功夫,而且萬一要是復印過程中你把頁碼順序搞錯了,那就更有的忙了。

那么怎么樣才能擺脫這種讓我們中國留學生窮迫的境況呢?下面來說幾個方法:

第一:可以問上一個年級的學長學姐門借,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是這種情況還是相對比較少的。

第二:美國有些書店是可以買二手書的,這些書有可能是以前的學生賣到書店里的,這時候,二手書的價格雖不能說便宜,但相較之前,肯定是便宜了很多。

第三: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最方便省錢的途徑還是圖書館。美國各個學校的圖書館藏書量都相當了得。常用教學、參考書目基本上都能找得到。而且一本書通常情況下至少能夠外借兩個月甚至更長,外加續(xù)借一次的服務基本上把整個學期都cover上了。對于很多常用書籍,即使是本校沒有多余館藏,學生還可以根據(jù)各個大學圖書館之間開設的”Interlibrary Loan”跨院借書服務從周邊其他院校的圖書館館藏申請借閱。而服務所需的所有運費成本也完全有學校承擔。

?面對高價的教科書,輔導書,借書,買二手書,到圖書館借書成了很好的節(jié)約留美費用的方法。但是圖書館借書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再多的copy,圖書館畢竟不是書店,開學沒幾天,去的稍微晚一點,你找的書肯定都被借光了。

此外圖書館的書通常版本跟不上教授的要求,落后2-3個版本一點不稀奇。對于商科和理工科這類要求與時俱進的專業(yè)而言,這就意味著,即便你能借到你需要的書,還是很有可能因為版本落后,找不到指定版本對應的頁面或是內容滯后而不得不到書店去買一本最新版本的。

在美國的幾大連鎖書店中,做的最大的實體店是Barnes and Noble和Border’s,BN 從加盟店的數(shù)量上感覺規(guī)模要更大一點。這兩家獨屬于那種能在美國電影中見到的、喝著咖啡品書的地方。BN在大多數(shù)的校園內頁都開設了分店,專門銷售該大學的教學用書及學校紀念品等。

在實體店買書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看到實物,在購買之前詳細的了解書的內容,而且一旦退課或是換課,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把書退還給書店,方便回收資金。

當然,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信息的時代,網(wǎng)上購書或者借閱電子書也成為了一種流行,,網(wǎng)站推出了相關的電子閱讀器的插件。希望通過軟件的兼容性來盡可能的提高電子圖書的銷售量。但是,考慮到個人閱讀習慣以及電子圖書的特點,也許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購買電子書、特別是電子教科書。從經(jīng)濟成本上考慮購買或是租電子教科書也未見得劃算。

最最經(jīng)濟的辦法還是不買書。是幾個人分享一本。這樣,幾年大學下來根本就沒買過幾本課本,節(jié)約了不少不必花費的費用。

【其他美國留學文化生活文章】

購物篇
手機篇
買書篇
航空托運篇

打工篇
駕車篇
購車篇
社會保障篇

心理適應篇
選課篇
信用卡篇
用餐篇

宗教信仰
禮貌篇
考試篇?
社交禮節(ji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