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月談孩子教育:帶孩子旅游之時間安排技巧
每到假期,父母有一項比平時上班還要累的工作,也隨之而來,除了要把平常積累下來的家務活做完,而且還要帶著孩子外出旅游或到附近的景點游玩。這本來是全家皆大歡喜的事情,可不少父母卻只感覺到累,這是為什么?
不少家長深有體會,本來安排的很好的假期之旅,往往總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出現。比如,前一分鐘孩子還玩的興高采烈,可后一分鐘,孩子就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發(fā)脾氣,或到了地方什么都沒有興趣,甚至動不動就說累了、走不動了,等等不一而足。所以,父母既想帶孩子出去玩,豐富孩子的體驗,可又怕最后變成“花錢買罪受”,自己累個賊死。參見《不聽話和在錯誤時間提要求》。
帶孩子外出游玩,出現眾多的“糾紛”,原因可能有許多,可能是孩子對景點沒有興趣,或某個“無理要求”沒有答應,或孩子總被催促,或由于衣服鞋帽不合身、合腳,或孩子就是累了,等等。所以,家長埋怨孩子“不配合”是不恰當的,要仔細觀察和分析,看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變臉”。其實,如果真的細究的話,最后會追溯到游玩的時間安排上。參見《不能忽視孩子的變相反抗》。
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在體力、情緒控制、適應能力、注意力等諸多方面,和成人相比差的不是一點點的。他們很可能怕一個東西看起來絲毫沒有危險的東西,也可能由于疲勞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所以,父母想“開開心心出門去,快快樂樂回家來”,就需要對假期外出游玩的各種時間上,在兼顧孩子的體力和精力的情況下,做精心的設計和編排。參見《案例分析:幫助孩子應對恐懼的策略》。
上幼兒園或小學的孩子,在平時都有較為固定的時間安排,這也是他們一種生活習慣的訓練,逐漸讓孩子知道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所以,到了節(jié)假日,父母不要隨意打亂孩子的生活節(jié)律,不管是不是帶孩子外出游玩。否則的話,由于孩子適應能力不足,他們?yōu)榱诉@幾天的“自由”,想恢復原有生活節(jié)律,同樣需要時間,這直接會影響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
第一,帶孩子外出游玩,在總體時間規(guī)劃上,要參照幼兒園或學校的時間安排。如果家長設計巧妙,對孩子來說,只是換了一個場地上課而已,他們不僅會比較配合,也不會感覺疲勞過度而出現情緒問題。當然,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到了戶外會比較興奮,故要適當控制節(jié)奏,避免前面消耗過多體力和精力,使孩子在下半段時間失去活力。參見《教養(yǎng)壞習慣:替孩子安排作息》。
第二,帶孩子外出游玩,要按照正常時間起床。許多父母擔心要在外面玩很長時間,故總希望孩子多睡一會,以保證體力和精力??蓡栴}是,當孩子晚起以后,整個生活規(guī)律都會順延,早飯也較晚。而到了孩子慣常吃飯、午睡的時間,孩子依然會餓、困,這就直接導致一天的生活節(jié)律被破壞。所以,想讓孩子多睡,一定是頭天晚上想辦法讓孩子早睡。參見《案例分析:孩子睡覺晚的原因和解決技巧》。
第三,帶孩子外出游玩,到點必須要吃飯。孩子的腸胃還在發(fā)育中,對饑餓的耐受度遠比不了成人,故那怕到了學齡初期,也最好按照三正餐兩加餐。所以,在設計游玩線路時,父母要考慮中途吃東西、休息的地點,到了地方就給孩子吃東西。如果父母嫌棄外面飲食質量和價格問題,且不能保證正餐時間能出來,那就最好采取野餐的方式,孩子更高興。
在這里順便說一下,許多父母帶孩子外出游玩,喜歡帶許多的零食,只要孩子要就拿出一大堆讓孩子挑選,或遇到當地的小吃,也隨意給孩子買。其實,這都是不好的做法,會影響到孩子正餐的進食。比較好的方法是,家長要把每次加餐的零食分別打包、包裝,不讓孩子看到全部的東西,且吃完就告訴孩子,到下一段時間前就什么都沒有了,以此控制孩子的欲望。參見《教養(yǎng)壞習慣:家里零食隨便亂放》。
第四,對有午睡的孩子,外出游玩時要預留午睡時間。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了外面比較興奮,不容易入睡。所以,較好的方法是到了午睡時間,就抱著、背著孩子,或利用嬰兒車推著,或在野餐墊上和帳篷內安排睡覺,這樣孩子就有較大可能入睡。如果家長安排玩耍時間不長,也是可以考慮讓孩子在回程路上睡覺,這樣可以適當比午睡時間晚一點。參見《案例分析:好教育要適應孩子的節(jié)奏》。
第五,帶孩子外出游玩,需要考慮休息時間。孩子的體力沒有什么持續(xù)性,加上在戶外比較興奮而很容易疲勞,故經常會出現“賴皮”不走要抱的情況。為了減少這種情況出現,較好的方法就是多安排休息時間,讓孩子體力得到恢復。當然,這不是要大家坐在某個地方休整,而是可以充分利用觀察、照相、大自然筆記、動植物講解等各種有趣的方式。參見《帶孩子尋找春天的腳步》。
第六,帶孩子外出游玩,最關鍵的是控制玩耍時間。一般情況下,孩子年齡越大,玩耍時間越多,但一定要留有余地,這是為了避免孩子玩瘋了和給孩子留一點“白”,更期待下次的外出。所以,純玩耍時間,學齡孩子一般不建議超過4小時,幼兒不超過2小時(個人感覺,非科學驗證)。時間過長,就算孩子硬撐下來,不僅會出現情緒問題,也會影響到第二天的作息。
第七,帶孩子外出游玩,要留足相對安靜活動的時間。孩子只要到了戶外,都會比家中要活躍,玩起來以后,什么喝水、撒尿都忘記了。所以,在安排活動內容上,要講究動靜結合,別讓孩子興奮過度,有調動孩子情緒的,也有“降溫”。比如,沿途可以帶孩子觀察一些動植物,或玩各種樹葉游戲,甚至可以借著途中休息時間,給孩子講故事等。參見《兒童游戲008:猜猜我是哪種樹?》。
第八,帶孩子外出游玩,要給孩子自由的時間。許多父母在安排孩子的活動時,不管是外出還是在家,總喜歡把時間占的滿滿的。其實,這是一種“孩子氣”的表現。在書畫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會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給大家有想象的空間。所以,對安排孩子的活動,也要給孩子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家長遠觀或跟隨即可。
上面所說在外出游玩時間上的安排,只是保障孩子情緒相對穩(wěn)定、可控的重要方法之一,父母想真正和孩子玩的更開心,還需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以及其他小技巧進行補充。當然,從減少阻力的方面看,如果父母在生活中考慮到孩子的生理節(jié)律,避開一些容易引發(fā)孩子負面情緒的時間段,那孩子就能保持很好的心情,自然也會顯得非常聽話和遵守界線。(作者:井中月,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著有育兒書籍《生活場景中的教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