鯡魚寶寶“家長課堂系列”第三講:寶寶社交步步來(視頻+講義)
再說兩個案例分析。
案例一:牛牛6個月,在家喜歡微笑,但只要一出門就很嚴肅,對陌生人無表情,只要一走到自家樓下就便開始微笑。
寶寶在6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陌生人焦慮,4個月之前的孩子見到誰都會笑,是"微笑機器",到了6個月的時候,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比原來謹慎了,案例中的牛牛出門和在家的對比就非常明顯。
此時,寶寶在認知上比原來有了很大發(fā)展,這個就屬于陌生人焦慮,寶寶開始去區(qū)別主要照料者和陌生人之間的關(guān)系。95%的寶寶都會經(jīng)歷這一階段,1歲半之前都會消失。
出現(xiàn)陌生人焦慮的主要原因有:孩子接觸外界環(huán)境較少、小區(qū)無固定伙伴、家長沒有給孩子建立固定的社交圈。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幫助寶寶建立社交圈。我們小時候都住在胡同弄堂,總有幾個小伙伴會一起玩?,F(xiàn)在的孩子都住在樓房里,出來玩的時候沒有固定的伙伴,也沒有串門的習(xí)慣。
如何減輕幼兒陌生人焦慮?
1.充分的安全感。孩子到了陌生環(huán)境中,都陌生人,孩子得不到安全的需求。所以要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不要隨便把孩子一丟。寶寶在上幼兒園之前,爸爸媽媽可以去拍些幼兒園的照片,開放日的時候帶著去玩,最好知道是哪個老師,每天在家讀書看照片,把陌生的環(huán)境變成熟悉的環(huán)境。
2.家長給孩子做示范。孩子總是看家長對陌生人是什么態(tài)度,家長要給孩子做好示范,有個參照。想讓孩子接受一個陌生人,家長自己要表現(xiàn)出對那個人的友好。
3.鼓勵。如果孩子剛開始對陌生人有交流,要鼓勵孩子"好棒啊",不是一開始就非得抱一抱、牽手。只要距離縮短了,也是進步。不要去強迫孩子去接受陌生人。
案例二:豆豆2歲了,平時和小朋友玩耍,誰也不許碰他的玩具,如果他在玩滑梯,其他小朋友靠近,就會把他推走,眼看豆豆就要上幼兒園了,爸爸媽媽很是著急。
寶寶到了兩歲特別三歲以后,和別的孩子接觸增多,但還不會和別人分享和相處。
建立分享概念,有要做到以下幾步:
1.首先要建立輪流概念。孩子為什么不愿分享?因為擔(dān)心的是這個東西拿走了就不還給我了,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這個東西拿走了,還會還給你,你還能玩。
2.時間漸長。從一開始的幾秒鐘,1、2、3馬上還給他到1、2、3、4、5……時間逐漸延長。要讓孩子學(xué)會和你一起去玩。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能拿走太久。
3.正確示范和及時鼓勵。在家里常常會忽視榜樣的力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家庭教育、學(xué)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家庭教育最重要。所以示范的作用非常重要。媽媽給爸爸分享,爸爸給外婆分享,身教大于言傳。
4.要增加同齡寶寶的互動機會。只有讓同齡孩子的互動中才會發(fā)生沖突。沖突時老師或家長要交給孩子說"等我玩好了就給你",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學(xué)會分享。
家長提問:
Q:3歲半的雙胞胎寶寶喜歡相互鬧騰,就連同班同學(xué)都不說話,在家總是為了玩具打架,家長該怎么引導(dǎo)?
A:雙胞胎之間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他們很喜歡對方,有時又很痛恨對方。在雙胞胎玩的過程中,家長要參與進去。想教孩子?xùn)|西,就要在玩的時候去引導(dǎo)。邀請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家里來玩。剛進幼兒園的幾個月,他們會表現(xiàn)出非常粘,這是他們彼此在給安全感,隨著環(huán)境的漸漸熟悉和雙胞胎性格漸漸不同,他們在幼兒園里會有各自的社交圈子和朋友。
Q:寶寶三歲,可以同齡的小朋友可以玩得很好,但非常害怕成年人,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遇到大人或去做客,就會一下午都不說話,這樣的情況要怎么引導(dǎo)?
A:家長先要回憶孩子成長中,和成年人互動時是否有過不愉快的經(jīng)歷。爸爸媽媽不要強迫孩子去接受陌生人。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熟悉的人比陌生人多時,孩子也會有陌生人焦慮,但是相對比較有安全感。家長可以去邀請一些人到自己家里,提前預(yù)知孩子那個人的特性,如很可愛的疏忽等??腿藖淼臅r候請寶寶去開門,不要強迫孩子去喊叔叔阿姨。讓孩子去觀察那個人,但是不能讓對方來觀察孩子。在觀察過程中,讓對方保持友好。讓孩子逐漸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