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禮、婚禮和葬禮的習(xí)俗
洗禮
洗禮是信奉基督教的歐美家庭為新嬰兒舉行的儀式。它起源于耶穌(Jesus)在約旦河一帶曾接受過宣講悔改的"St. John the Baptist"(施洗者約翰)的洗禮的傳說。據(jù)說當(dāng)耶穌出水時,圣靈從天而降,落在他身上。于是基督教徒認(rèn)為讓新生嬰兒接受圣水浸泡,可以洗去污垢和罪孽而純潔,死后才能升入天堂。
嬰兒接受洗禮是嬰兒父母邀請牧師在教堂舉行的,親朋好友也參加,日期一般由嬰兒父母和牧師協(xié)商。此前準(zhǔn)備工作是嬰兒父母先為其物色教父母(godparents),教父母應(yīng)當(dāng)是親友中的基督教徒,品行要端正,被選中者往往認(rèn)為是一種信任和榮幸,與嬰兒構(gòu)成宗教信仰的親子關(guān)系。教父母在嬰兒領(lǐng)洗和取教名時要在教堂作證,并監(jiān)護(hù)其日后健全成長。一般男孩有兩個godfathers和一個godmother,女孩有兩個godmothers和一個godfather。這有點類似中國的孩子拜干爹干娘。
洗禮儀式上牧師給嬰兒取一個教名(Christian name / baptismal name ),嬰兒由一位godmother抱到圣水盆(the basin of holy water),牧師以"I believe in God the Father Almighty"(我信我全能的天父。)告白開始,他在嬰兒的頭上滴幾滴holy water或?qū)雰荷眢w浸入水中,叫著剛為嬰兒起的教名誦到"I baptize you in the name of the Trinity" (我奉圣父、圣子、圣靈之命為你施洗。)
禮儀完畢后,觀禮的親友要對嬰兒大加贊美、祝愿一番。按照習(xí)俗,godparents要送給嬰兒柄端刻有使徒像的銀制湯匙(silver spoon),表示一生豐衣足食。這類似中國孩子在百日的時候舉行的慶賀活動。
接下來嬰兒父母要舉辦午宴茶會,牧師也參加,飯前牧師作感恩祈禱(grace),然后賓主就餐。
隨著孩子的長大,教名可能會放在它的姓名里面。例如John Foster Dulles中的中間名Foster就可能是洗禮時的教名。在以后成長過程中舉辦的是生日晚會(birthday party),其中16、17 、18和21歲的生日最重要,因為在法律上他們獲得的權(quán)利越來越多,尤其是21歲象征著能夠把握自己命運了(You can get the key to the door of life )。在英國若能到100歲壽辰,女王會發(fā)來賀電表示祝賀。